文艺复兴时期音乐(三):“宗教改革”与“对应宗教改革”的音乐 - 知乎

2024-03-30 12:48:30 比赛数据分析 admin
文艺复兴时期音乐(三):“宗教改革”与“对应宗教改革”的音乐 - 知乎

  随着“文艺复兴”的发展,16世纪的宗教政权开始受到了巨大的挑战,这一时期欧洲教会逐渐分裂瓦解,整个欧洲都开始对基督教和天主教会主导的政权进行改革,这场改革影响了欧洲资本主义进程,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
  而在这场“宗教改革”中,音乐自然是需要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,英国、德国都对宗教音乐的改革,但英国改革的力度很小,仪式基本没怎么变,把演唱方式变成了齐唱。德国的改革力度比英国大多了,所以在宗教改革中,德国的宗教音乐改革更加具有魄力。而当时的天主教会针对这些国家的改革,又出了一个“对应宗教改革”来针对这些改革进行改革。所以,在这个16世纪,就形成了两种宗教音乐风格,即:“宗教改革”风格和“对应宗教改革”风格。

  德国宗教改革的带头人叫马丁·路德(Martin Luther,1486—1546),是整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。

  路德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,他的矿工爸爸很争气,从一个小矿工慢慢混到了拥有了自己的矿场。他爸非常重视对路德的教育,给他送到大城市去上学,路德后来到大学先学了哲学,后来又学了法律,本可以成为一位非常厉害的精英。但是在1505年7月2日那天,他在回家的路上,遇到了暴风雨,他当时害怕极了,大声喊道:“圣安娜(一个神的名字),不要让我死,如果让我活下来,我愿意当一个僧侣。”于是,暴风雨停下来了,他就去修道院了。

  路德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,成为了一名神父。成为神父之后,他还去读了一个神学的博士,前途一片光明。但在他当神父的过程中,感受到了当时天主教会的庸腐,同时也对当时教会的一些做法很不满意。在当时,天主教会卖“赎罪券”,有钱人可以买这个券来抵消自己的罪行,路德就着这个事,在1517年贴出了他的《九十五条纲领》,提出了对宗教的改革。这个纲领贴出来之后,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,很多人拥护他,这慢慢促使他在1529年建立了“路德宗新教”,教义核心为“因信称义”。

  新教在音乐上做了很多改变。路德缩短简化了原来的弥撒,并且还创造了新的德语弥撒,这个力度是相当大的。并且创造新教仪式使用的音乐——众赞歌。

  众赞歌一般是德语演唱,开始是单声部,后来是复调。曲调有自己创作的、有世俗歌曲、也有原来天主教的。虽然进行了很多改革,但路德还是保留了原来天主教的一些经典的内容。《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》是路德作词,瓦尔特作曲的众赞歌,被誉为是“16世纪的马赛曲”,巴赫后来还改编过这个作品。我们来听一下。马丁·路德:众赞歌《上帝使我们的坚固堡垒》.MP3

  在16世纪德国、英国、法国等国家地区对宗教的冲击下,基督教和天主教皇不得不对自身的一些弊端进行相应的改革措施。经过三次宗教会议后,针对宗教音乐总结出如下问题:

  第一,复调音乐使歌词难以听清,淡化了宗教的内涵;

  第二,宗教音乐中的世俗音乐过多;

  第三,在宗教音乐使用乐器是不合适的;

  第四,音乐家们对宗教的态度不端正。

  针对这几个问题,天主教决定:

  第一,音乐的定旋律不再滥用世俗音乐;

  第二,歌词必须让人听清;

  这一段改革的时期,被历史称为“对应宗教改革时期”。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(Giova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,约1525—1594)是“对应宗教改革时期”的代表作曲家。

  帕勒斯特里那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罗马度过的,小时候在唱诗班长大了到教堂当管风琴师,后来又到罗马不同的几个大教堂当过指挥,曾负责修订圣咏歌本的相关工作。所以,组织一致决定他作为“对应宗教改革时期”的代表,来落实对音乐的改革。

  帕勒斯特里那一生创作的作品有500多首,400多首是宗教音乐,他的作品在技法和风格都十分规范,而且充满了他对宗教的信仰,这就使得他的音乐在代表了宗教音乐风格的同时,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创作的高超水准。我们听一下他的《马彩鲁斯教皇弥撒曲》中的《羔羊经》片段,来感受一下“对应宗教改革”的音乐风格。帕勒斯特里那:《马采鲁斯教皇弥撒曲》的《羔羊经》.mp3

发表评论:
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
最新留言